蚺城武营坦周边谈古!

2018-8-12 17:09
原作者: 程龙山 来自: 本站原创 收藏 邀请

(上图是武营坦庙会老照片)武营坦这周边一带今已无古韵矣!只可作谈古记。武营坦只是明代后谓名此坦。坦自古皆为沙土并未铺石板地焉!明代前武营坦名鼓楼底,西面为钟楼,坦在鼓,钟楼之间。古代留此平坦乃是进行庙 ...

(上图是武营坦庙会老照片)

武营坦这周边一带今已无古韵矣!只可作谈古记。武营坦只是明代后谓名此坦。坦自古皆为沙土并未铺石板地焉!明代前武营坦名鼓楼底,西面为钟楼,坦在鼓,钟楼之间。古代留此平坦乃是进行庙会乎?婺源自唐代驻兵皆在西湖凼西北首冲山坞,故名军营山。南唐刘津率关西兵1500人就驻扎在军营山。宋代也如此。到了元代,元兵也不驻扎在蚺城,元帥帖木儿不花驻兵在城南小港村焉!不驻兵于蚺城乃是敬婺源书乡文雅乎?到了明代,明兵已不驻扎冲山坞军营山,将兵驻扎在鼓楼底南侧,建低矮营房供兵住宿,兵在鼓楼底操练,故改名此坦为武营坦。县城话武营坦音近五羊坦,古昔乡下皆笑侃五羊坦。明代前,此坦于鼓楼与钟楼之间,北塝上最早乃是府衐前之牌楼大门,上铭南畿名邑。边有戏台亭阁。每逢庙会,钟楼底热闹非凡。此坦传说有吕洞宾赶婺源蚺城庙会故事。宋代某年四月初八,蚺城人集结鼓楼底集聚上善道埸斋会,因鼓楼东侧就是道观巷,道观建巷北首。故在此鼓楼底开庙会?有异人手持竹连环之拐杖也来赴会。众皆惊奇。便跟隨着他,此人走去北门泉水处,忽然不见,众方悟,其人貌似八仙之一吕洞宾。思竹环形似吕字,定是仙翁吕洞宾出现在鼓楼底庙会上,后在北门外泉水岩处建庙,,塑吕洞宾像祭祀,此岩自后称为仙岩。到了明代,鼓楼底平坦改称武营坦,然北首塝上仍有戏台亭阁等,庙会等照样在武营坦上举行,也上演戏剧供蚺城人观看,到了清代,戏台,亭阁等古建筑物毁于战火。清代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德国派传教士来蚺城武营坦北塝废墟上建造天主教堂。到1951年,天主教在蚺城传教半个世纪,除传教外,西医也传入婺源。并培养出教徒医師。今教堂已折,只留下几棵粗大沙子树矣!武营坦东侧乃是种德里,宋代前称道观巷。因巷内有工医者号种德居士,宋淳熙间(公元1180年间)时婺源县令许应龙将道观巷更名种德里。武营西去乃是蚺城主要居民区,武营坦南侧是博士厅,博士厅只是后名,古代称翰林公署。乃是文人聚集处焉!博士厅上是水池垴,上世纪八十年间前仍存石栏杆围着之水池,古代用来作水龙抽水处。旁边地名叫四柱牌楼下。明代为旌表邑人汪鋐(历任兵部,吏部尚书)在此巷内建四柱牌楼。今朱子步行街西头四柱牌楼,乃是水池垴处四柱牌楼仿制品。原处四柱牌楼乃是近代拆除矣!武营坦今比古大浩大,全铺上青石桥,乃是婺源蚺城旅遊地也!





打赏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作者

粉丝0 阅读1149 回复0
上一篇:
蚺城先儒街寻古韵!发布时间:2018-08-11
下一篇:
蚺城当店街江家当铺寻古韵!发布时间:2018-08-13
东方财富机构监控和散户监控指标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Get更多资讯

Powered by 最美乡村! © 婺源旅游 | ( 赣ICP备19013634号 )|网站地图| 赣公网安备 36113002000140号i> | 👀 | 👦 | 📄

GMT+8, 2025-2-5 23:53 , Processed in 0.038042 second(s), 3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