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仓只是作地名谓。含五村。今之高仓为中门。距龙山十一里。元至正年间(公元1350年)有武口王村王继先迁此小溪边,祈物阜寿高,沧水长流之意取名高沧。后章,潘等姓先后迁此沿沧溪十里散居而谓名十里高沧。这村于散 ...
高仓只是作地名谓。含五村。今之高仓为中门。距龙山十一里。元至正年间(公元1350年)有武口王村王继先迁此小溪边,祈物阜寿高,沧水长流之意取名高沧。后章,潘等姓先后迁此沿沧溪十里散居而谓名十里高沧。这村于散村中心而名中门。近代中门二十余户,百六十人。下门王村原与中门村统称高沧,后因王姓居沧溪中门下游而名下门王,近代二十六户百八十人,先祖也是与中门祖,属王村,同在元至正年间(公元1350年)下门王王姓首祖名光先。许与中门王继先为兄弟乎?王姓居高沧六百七十年,传二十三代。桥上,距龙山村十五里,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40年)有考水边之樟村章树愛迁此建村之,沧溪小桥上方,而名,桥下也是章姓居,由桥上章姓迁桥下,时在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600年)桥上桥下章姓共十五户,近六十人。居此四百八十年,传十六代。黄力坦是高沧五散村之一。和睦村潘财宝建村于长有黄栎树之平坦上,时在清代末(公元1900年)近代只七户,四十人,居此百二十年,传四代。高倉良田几百亩,阳光充足,水源丰沛。乃是高山上之粮仓矣!沧溪水傍村而过,共有一大四小,五座古石桥。今之古树不多,传说昔时几人合抱古木亦多矣!高仓乃是水源丰沛,阳光充足之粮仓,民间有十里高仓说。有几村分佈在这近千亩良田之间。高仓程姓乃是明初建村。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80年)有中云黄岗庙程姓迁此。居六百四十年,传二十二代。首迁来高仓始祖乃程操公。高仓有潘姓居,乃是桃溪潘氏,潘姓在高仓有石牌坊一座今巳毁!牌坊乃是清代敕封!节义坊。封潘育女也!豆蔻年华殁!朝廷封孝义女。清代一年,有桃溪潘家女育小失去父母。只身投靠到高倉姑妈家。姑夫王世良乃是王村王进士后代,务农亦不丢书,讲的是仁义道德。潘女到了王家,本也是桃溪潘读书人家,王家继教潘女三字经,千字文。今古贤文二十四孝,潘女学之有益。时逢太平天国。传有乱兵龙山烧杀抢。可能要犯高倉,仁村。高倉王世良乃是族长。召集村民教将金钱钿软埋藏。粮食藏匿山间。一日上午潘女见村外远处有贼至,潘女急回村告诉姑夫王世良。东西巳藏,人走容易。潘女恐村人有未转移,一家一家检查。延误了逃走时间。此时乱兵几十人巳进村。逐将潘女捉住。潘女时只十三四岁,还很廋弱。乱兵逼其说出村民藏匿地方,和财宝粮食埋藏地方。潘女总曰不知!乱兵用尽刑罚皆不得实情!潘女不开口,乱兵老羞成怒,将潘女用麻绳活活勒死!此时官兵追到。乱兵顿鸟雀散!王世良领村民回家,见潘女巳死,众皆慟哭!小小年纪亦能舍身护众!此事由将军上奏朝廷后皇帝敕封潘女为孝义女,圣旨下,在高倉建孝义坊,褒掦潘女也!女能尽义,皆为学文明理。吾曰文学即人学,实乃不错也!高仓今也兴旺,新居代替了老屋,泰平盛世,幸福美满也! |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作者
2017-08-27
2018-04-21
2017-09-28
2018-05-23
2018-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