蚺城弦高街等地,自清代印刷器堂号已有数家。最名是文和堂与文林堂。据92岁王建安老人回忆,乃是郑家俩兄弟。清代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蚺城就有文和堂。还有一经堂。这些都是书店,兼木刻印刷。婺源清代这些书店堂 ...
蚺城弦高街等地,自清代印刷器堂号已有数家。最名是文和堂与文林堂。据92岁王建安老人回忆,乃是郑家俩兄弟。清代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蚺城就有文和堂。还有一经堂。这些都是书店,兼木刻印刷。婺源清代这些书店堂号也是以印刷婺源各姓氏谱牒为主要生意。婺源古代就有各姓氏三十年不纂谱,视为不孝。故修谱印刷重装乃印刷业务很多。当然平时也以印刷销售四书,五经,百家姓,农业,描红薄等。清代印刷,数量题材等超过以前,而技术已达前所未有的水平。清代木雕版印刷技术更趋成熟。史上的泥活字和金属活字得到全面复兴,用木活字和铜活字大规模印刷之高潮。清代时形成横平竖直、横轻竖重的方形标准印刷字体,是印刷术进步的标志。书籍装订,包背装和线装成主流。此外,经史子集、释道、科学技术、地方志、谱牒、丛书、类书、西著等印刷。到了民国十六年(1927年)婺源又产生三家印刷厂。有大兴笑和印刷社,福新印刷社,自生祥印刷厂。由木刻印刷转入石印技术。到了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婺源县星江报社,始从上海购入西洋铁质脚踏印刷机。婺源始由木刻印刷与石印慢慢转入铅字印刷。书院在婺源古代有约三十座。自清代光绪废书院改学堂,书院存在几百年。有些书院亦用寺庙或宗祠堂分出一部份办书院。故婺源古代也属书乡,书店与印刷相对比其他地方兴旺。印书卖书是文和堂等书店日常生意,而接各姓宗谱纂谱印刷,书店亦更忙些。访八十岁以上老人,程开仕,曹琦,江女士等,回忆文和堂书店,不独卖书,字画也卖,兼卖文房四宝,婺源是书乡,对文房四宝特讲究,学生用砚台,毛筆,墨块,纸等一般质量货多在各百货店买得到。而文和堂,云林堂等稍高档文房四宝,砚要龙尾砚,墨要虹关詹詹墨,毛筆是湖州羊毫,纸亦是宣纸。这文房四宝,二宝出在婺源,歙砚就是龙尾砚,原料产地在婺源砚山与济溪。只是龙尾砚用婺砚说只是县,而古代婺源属歙州辖,叫歙砚乃是用了州名。就是这个原因。徽墨其实也多是婺源生产才属上等佳品,用徽不用婺道理与砚一样。砚分眉子石,罗纹,金星等,婺源砚石始于唐代,名于南唐。千年历史。而墨之生产一始于宋代。虹关墨就是徽墨主要生产地。清代墨庄有詹大友,詹彦文,詹同文,詹成圭,余有乾,余有元等字号。上海,苏州,杭州长沙,广州等大中城市都有这些婺源人开的墨庄。婺源文和堂,文林堂等书店也有这些砚,墨卖。 |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作者
2018-11-23
2018-12-25
2017-01-11
2017-03-16
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