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傩舞

2010-12-2 14:37
原作者: 程进彬 来自: 原创 收藏 邀请

傩【nu】舞,又叫大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它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蹈,是傩仪式中的舞蹈部分。傩舞原是古代祭祀性的原始舞蹈 ...

    傩【nuó】舞,又叫"大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它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蹈,是傩仪式中的舞蹈部分。傩舞原是古代祭祀性的原始舞蹈,舞者配戴形象狰狞的面具,装扮成传说中的"方相氏",一手持戈、一手持盾,边舞边"傩、傩……"地呼喊,奔向各个角落,跳跃舞打,搜寻不祥之物,以驱除疫鬼,祈求一年平安。现存傩舞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贵州、广西、山东、河南、陕西、湖北、福建、云南、广东等地,各地分别有"跳傩"、"鬼舞"、"玩喜"等地方性称谓。

    婺源傩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迎神驱疫、祈福禳灾的仪式。婺源民间称为“新春舞鬼戏”,可以保佑大家健康平安、风调雨顺、六畜兴旺。
    旧时婺源曾经有72个舞傩班子,遍布四乡八邻,以段莘庆源村、镇头的游山村、龙山的坑头村、沱川的理坑村、秋口的长径村和李坑村等处最盛。当时庆源就有3个舞傩班长,而当初舞傩时所戴的面具是铜制的,后来才改为木制的面具。婺源傩舞的节目有许多,像《开天辟地》、《太白金星下凡》、《刘海戏金蟾》、《和合舞》、《钟馗醉酒》、《孟姜女送衣》等等。

    经过时间的长河,许多村落的傩舞已慢慢的失传了,只有秋口长径村还保留着传统的舞傩习俗,当地人称为“长径傩”。春节的大年初二就开始傩舞的表演,一连要演几天,四乡八邻都会赶来看表演。节目开演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佩戴面具的演员们表演起来粗犷豪放。第一个节目一定是《开天辟地》,接着就安历史时间的先后上演别的节目。高潮时是“傩神”为村里各家各户祈福禳灾的仪式,鞭炮会随着“傩神”们走的线路一路齐鸣。到了村民家门口,家主人要放鞭炮接“神”,还会摆上糕点、上好茶招待“傩神”。在家完成一定仪式后,“傩神”并起身为下一家去祈福禳灾,这家主人于是就备上小礼品放鞭炮相送,下一家并又接“傩神”......。整个村落会沉浸在锣鼓声、鞭炮声、人闹声中,一直会持续到深夜。


 

    这是婺源还保留的比较原始的仪式,希望婺源人能继续传承这种原始而又古老的仪式,让这种原始而又古老的仪式成为婺源春节民俗旅游的一个亮点。婺源的傩舞现在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有朝一日希望能申请成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赏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作者

粉丝0 阅读1031 回复0
上一篇:
浓情淡语话朱熹(五)发布时间:2010-12-03
下一篇:
婺源习俗之发布时间:2010-11-30
推荐资讯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Get更多资讯

Powered by 最美乡村! © 婺源旅游 | ( 赣ICP备19013634号 )|网站地图| 赣公网安备 36113002000140号i> | 👀 | 👦 | 📄

GMT+8, 2025-4-24 23:35 , Processed in 0.036577 second(s), 3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