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8日,江西全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在婺源江湾召开,会议学习了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研究部署了全省乡村旅游工作,并围绕江西乡村旅游的突破发展展开了激烈的探讨。 2010年11月28日,仅仅在全省乡 ...
2010年5月28日,江西全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在婺源江湾召开,会议学习了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研究部署了全省乡村旅游工作,并围绕江西乡村旅游的突破发展展开了激烈的探讨。 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一场没有硝烟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战正在悄然打响。 篁岭模式:开创全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新典范——记婺源篁岭从地质灾害点到民俗文化影视村落的蜕变 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晋帅兵报道
江西婺源,东面与浙江交界,北面与安徽交界,特殊的区位优势,浓郁的文化传统使得这里荣膺“中国最美乡村”称号。每年三四月份油菜花盛开之际,境内外游客纷沓而至。 突破传统 地质灾害搬迁安置与新农村建设完美结合 篁岭模式的诞生,并非偶然!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地形限制,久负盛名的“晒秋”篁岭村交通不便且严重缺水,绝大部分农田、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在山下,给村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变。因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婺源篁岭村一直是上饶市重要地质灾害监测点之一。 因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婺源篁岭村一直是上饶市重要地质灾害监测点之一。 2009年,这一问题开始有了转机。此年11月,江湾镇人民政府与婺源县规划勘测设计院共同编制《江湾镇栗木坑村委会篁岭村整体搬迁安置规划》,由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斥资捌佰万元人民币对篁岭村进行整体搬迁,在交通便利的江湾—晓鳙乡村公路旁建设3层新徽派风格建筑,新建安置房77户,搬迁人口320人,总建筑面积15047平方米,户均住宅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这一举措不仅解决地质隐患对村民生命财产的威胁,而且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质量。
村民的搬迁解放了篁岭的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始着手篁岭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他们参照国内古村旅游开发的经验和教训,在对篁岭村进行地质灾害评估、资源评价、准确定位和要素整合的基础上,提出篁岭发展旅游产业的目标和策略,并树立了要将篁岭村建设成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发展典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杆的目标。 古村资源有效利用 “篁岭模式”应运而生 2010年5月的全省乡村旅游工作会,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成为会议争论的热点。
同样,作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婺源的乡村旅游也面临着此类问题且亟待突破,开发与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日益激化的趋势。
篁岭模式是江西乃至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突破,是一场深层次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更是全省乡村旅游工作会与会专家讨论的成功“结晶”。 篁岭民俗文化村不以门票获利,这种深度旅游发展项目在婺源尚数第一家。
“篁岭模式”通过走文化产业拉动之路,在低或免“景点门票”基础上主要通过住宿乡村客栈、品味特色餐饮、观赏传统民俗表演、体验乡村生活、选购地域特色产品和手工艺品及乘坐观光索道来转变经营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农民转变了原有角色,将变成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服务者,也成了文化产业的最大受益者。
|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作者
2017-07-04
2017-01-10
2017-06-25
2019-02-09
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