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为侣伴竹为邻

2011-3-11 09:06
原作者: 佚名 来自: 本站原创 收藏 邀请

兰为侣伴竹为邻 记己丑年七月十九日初识朱德馨老师 励志中流卓不群,童颜鹤发著经纶。 韦编三绝书常读,学富五车道更勤。 梅焕精神松作友,兰为侣伴竹相邻。 文公阙里歌长寿,北斗清辉照学人。 这是我去年 ...

兰为侣伴竹为邻

——记己丑年七月十九日初识朱德馨老师

 

励志中流卓不群,童颜鹤发著经纶。

韦编三绝书常读,学富五车道更勤。

梅焕精神松作友,兰为侣伴竹相邻。

文公阙里歌长寿,北斗清辉照学人。

    这是我去年十一月六日写给我的老师朱德馨先生的一首小诗,聊表学生对老师的崇拜和敬仰之情。

    初识朱德馨老师,是在二00九年孟秋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当我在诗友张顺来的指点下,来到思口镇财政所办公楼的大门口时,就见一位精神矍铄、慈祥和蔼的老者,正端坐在办公桌前忙碌,满头的银发一尘不染,朴素的衣着也十分整齐。他,便是我仰慕已久的婺源县诗词界泰斗、婺源县诗词学会会长——朱德馨先生。

    朱德馨,号伴兰居士,1943年生,思口镇高枧段人。会计师。曾任婺源县八届人大代表,婺源县政协六、七届委员。如今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世界汉诗总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理事、上饶市诗词学会顾问,婺源县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婺源县诗词学会会长、《虹井诗词》主编。作品及传略入编《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中华诗词文库·江西卷》、《吟苑英华》、《政协委员风采》、《婺源县当代诗词联大观》等多种书典,与妻子江芳兰合著有《同编集》问世。

    朱老师很健谈,也很随和。当顺来诗友向他介绍我时,他竟然吟出我过去写的、自己都近乎忘记且相当浅陋的诗句来,令我大吃一惊。他居然还称赞我的诗富有新意,想象力丰富,文字功底强,符合格律诗词创作的基本要求。当然,朱老师也委婉并十分中肯地指出,我对诗韵的掌握还欠火候,在诗句的对仗、平仄、拗救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朱老师学富五车,才思敏捷,谈吐风雅。他从《诗经》的起源谈到古体诗词的裂变,从近体诗的形成谈到词的产生和发展。庾信、鲍照、谢灵运、陶潜、杨炯、温庭筠、冯延己、李煜和李杜、苏辛等,朱老师如数珍珠地说着我国各个历史时期诗词界代表人物的名字,并一分为二地评论他们的作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朱老师不但对格律诗词的造诣让我叹为观止,他对扶乩、大法、堪舆、木工、书法、绘画、作曲、二胡演奏等也有研究,个别地方还颇有建树。我诧异地睁大眼睛看着朱老师侃侃而谈,一种钦佩之情从心底里油然而生:想不到一个乡村野老居然有如此渊博的知识,想不到我们婺源居然有般这般仙风道骨的高人,更想不到我在有生之年,还能遇到这么博大高深的民间艺术家……

    朱老师的住所,是一个山清水秀、超凡脱俗的世外仙境。一个小院,将面对面两幢新老程度不一的民房,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清澈见底的山溪快乐地从门前山边趟过,高大的松树和青翠的竹林给这里添加了几分宁静,几分幽雅。金光灿灿的快要收割的稻田,和蜿蜒平整的狭长石板路,把我的视线带一直牵到青山低、白云边……。房前有花圃,房后有菜地。屋檐底下,流水旁边,还错落有致地栽种着红豆杉、罗汉松、桃树、枣树、棕榈和梅、李、杏等,更有那墨绿挺拔、正在茁壮成长的箭兰,更给人一种坚毅和顽强的力量。整个居住环境如同一幅淡雅醇和、俊雅飘逸的水墨图画。而步入朱老师的书房,更多了一份冲动,一份渴望,一份催人奋进的震撼。房间一面是窗户,其他三面全是高不可及的书架,上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古今中外的各种书籍,尤其难得的是,在书架上我居然看到许多婺源古代本土文人学者的线装本,真是令我意想不到和由衷感叹。书桌上,堆满了来自全国各地诗友、诗词组织、出版社的信件和资料;还有一些诗词爱好者们寄来的、请求朱老师帮忙修改和发表的稿件。对这些来信来稿,朱老师都是一丝不苟地认真阅读并及时回复的。可见,朱老师不但是一个勤于学习、勤于笔耕的人,更是一个奖掖后进、乐于助人的人。

   时间过得很快,不经意间,太阳的余晖已经移到了山梁,短暂的拜访就要结束了。当我和顺来诗友向朱老师告辞时,朱老师紧紧的握住我和顺来的手,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婺源县诗词学会历经风雨,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展望未来,还是任重而道远的。希望你们青年一代,要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为诗词学会献计出力,为我县的文化事业添砖加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临出门,朱老师还口占一绝,激励我们:“长有诗心伴梦魂,吟章字字寄情深。一枝秀出含春意,顿觉星江景物新。”

   通过这次拜访,不但使我认识了朱老师,后来我还有幸地恭列朱老师的门墙之内,让我进一步得到了朱老师在诗词创作方面的指导,和父辈般的关怀和爱护。今年三月一日,我去拜访诗会硕老戴旺灯先生,谈论中,他对朱老师也是敬重有加,赞美之词溢于言表。而同时,也勾起我这份弥足珍贵的回忆。转眼间,将近三年过去,如今回想起来,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于是,我不顾自己学识浅薄、水平低下,特地将这份美好的回忆形成文字,不但自己茶余饭后、工作学习之余可以重新回味,也要让我的朋友们知道,也要让我的孩子们知道,也要让全社会的人都知道,我和朱老师之间有过这么一次令人神驰的交往。最后,我还是以一首小诗,来表达我对朱老师的感激心情,并祝福他老人家健康长寿吧:“总觉平生未洗尘,百花园里不逢春。随将丽日当虚渡,更把华章作谬文。五亩坦前聆教诲,象牙塔里焕精神。清辉万里心无痒,霁月光风任卷伸。”

 

 

 

    辛卯年孟春书于徽州婺源·静逸书斋

 

打赏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作者

粉丝0 阅读1001 回复0
上一篇:
杏林吟苑口碑传发布时间:2011-03-11
下一篇:
风景这边独好发布时间:2011-02-28
推荐资讯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Get更多资讯

Powered by 最美乡村! © 婺源旅游 | ( 赣ICP备19013634号 )|网站地图| 赣公网安备 36113002000140号i> | 👀 | 👦 | 📄

GMT+8, 2025-4-24 23:37 , Processed in 0.038478 second(s), 3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