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黯然婺源行之三

2011-1-30 17:32
原作者: 花开浪漫时 来自: 本站原创 收藏 邀请

3月28日(周三): 这一天我们走北线。 北线成熟景点相对东线而言,出名的并不是很多。我们分别走了思溪、延村、大鄣山、古坦灵岩洞,还有最最著名的清华那座始建于南宋的彩虹桥。 我们是玩了一个白天后,傍晚时 ...

3月28日(周三):
    这一天我们走北线。
    北线成熟景点相对东线而言,出名的并不是很多。我们分别走了思溪、延村、大鄣山、古坦灵岩洞,还有最最著名的清华那座始建于南宋的彩虹桥。
    我们是玩了一个白天后,傍晚时分才到的彩虹桥,这座桥与我曾经见过的浙江熟溪廊桥没有太大的结构差异,用以前老师通常教我们的说法就是:桥的设计者匠心独具,设计科学合理,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桥面上,我和同伴没去认真研究桥的结构设计如何科学合理,却和当地的一班黄毛小丫头闹着玩。而他们年轻的父母一边笑嘻嘻地看着我们打闹,一边忙着做小生意。到什么地方,孩子总是最惹人怜爱的。


    回溯到白天的游历。

    自我感觉大鄣山、灵岩洞缺少鲜明的婺源地域特色,在江南地区,这样的山,这样的景,不在少数。倒是在路上,司机大哥讲述的大鄣山故事让我们记忆深刻,简单说一下:
    大鄣山地区直到解放前夕还有新四军出没,很多人奇怪,怎么不是解放军呢?原来在抗战时期,皖南新四军的一支部队撤退到大鄣山地区打游击战,在这茫茫大山一呆就是10多年。直到解放军解放了婺源县城,派了军代表到山里,告诉他们全国都快解放了,这批人才出了山。接出来的时候,他们还穿着当年新四军的破烂衣服。对于这支部队的存在,我想史书上是不太会大书特书的,但他们在敌人眼皮底下打游击,东一枪、西一炮,搅得“国军”不得安宁是历史事实。我想,当年这里“共匪猖獗”一定给当地执政者的政绩抹黑了,嘿嘿。
    那天我们没有爬到鄣山顶,据说山顶上有村庄,不过我们这些在城里写字楼呆久的女人看到爬山还是挺哆嗦的。大鄣山的水的确丰沛清澈,既然我们不能登顶,那就选个溪水流淌的平实之地,在大岩石上打个盹,然后脱了鞋袜,湿湿脚,沾点地气也不错:)
    至于灵岩洞这个地方,现在想想都后悔去。要进洞先得爬山,躲过大鄣山却没躲过这个小山头,硬着头皮上吧,爬得大汗淋淋,我们真有上了贼船的感觉。整个溶洞是由上往下走,最后水路出洞。在江南,溶洞实在不少,所以见多不怪。千百万年形成的钟乳石千奇百怪,无非是增加点灯光效果,然后人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把它与中国古代神话、历史典故、才子佳人相结合,增添点游兴而已。虽然洞都大同小异,不过有一个景,估计其他地方没有,那就是当年有位红军地方领导人在此留下多处革命标语,其中一处题有:“克服困难”四字。不过,乍一看怎么都觉得这个“难”字有点别扭,细看,原来中间的单人旁少了一撇,右面原先的四横又多了一横。估计是当年咱们红军肚子实在饿慌了,眼冒金星时写的。
    这一天让我印象较深的还是上午的思溪、延村之行。深到什么程度呢?在婺源逗留的最后一天,我又抽时间去造访了一下:)其实所谓印象深,主要因为我们进村时候正是晨雾尚未散尽的清晨。当我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沿着大路向思溪行去,只见在蒙蒙晨雾中,近处的油菜花尽情绽放着亮色,远处粉墙黛瓦的村落隐约浮现,偶有炊烟袅袅,在雾气缭绕升腾间,万物静寂,让人心神空灵,如此田园美景着实把我给迷住了。
    延村和思溪是徽商云集之地,这里的祖辈多以经商致富,其建筑除了明显的徽派风格外,最特别的就是“商”字门楼。这里不得不要说一下婺源的文化,自古民间重教育,把读书看作一等一的大事。当地把人分三等,第一等是求得功名的读书人;第二等是读书平平却能种田持家、孝敬父母的勤快本分人;最后一等就是既不能读书又不能持家,最后只有远走他乡经商谋生者。这些人中有致富者荣归故里,造屋修房,扬眉吐气,为了一吐当初被鄙视的怨气,设计“商”字门楼,人入大门,就好象从其胯下过,即便是当官的都不可避免。可见中国人之聪明 :)

待续!

 

 

打赏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作者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粉丝0 阅读806 回复0
上一篇:
春意黯然婺源行之四发布时间:2011-01-31
下一篇:
春意黯然婺源行之二发布时间:2011-01-27
推荐资讯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Get更多资讯

Powered by 最美乡村! © 婺源旅游 | ( 赣ICP备19013634号 )|网站地图| 赣公网安备 36113002000140号i> | 👀 | 👦 | 📄

GMT+8, 2025-4-24 17:40 , Processed in 0.039009 second(s), 3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