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的饮食文化是一种很特殊的饮食文化,它不同“鲁”菜、“浙”菜、“湘”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属于“徽”菜系,但又不同于“徽”菜。
徽菜不等于安徽菜,不包括皖北地区,主要指徽州地区,安徽省江南地区徽菜名中“徽”字就是由徽州而来。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黄山麓下的歙县,即古代的徽州。后因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镇成为“祁红”、“屯绿”等名茶和徽墨、歙砚等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饮食业发达,徽菜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屯溪,在这里得到进一步发展。宋高宗曾问歙味于学士汪藻,汪藻举 徽菜之代表菜“葫芦鸭子”
梅圣俞诗对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马蹄鳖”。牛尾狸即果子狸,又名白额。徽菜系在烹调技艺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较少,重油、重色、重火功。
婺源菜在“重油、重色”方面是相同的,婺源善于“无荤不蒸,无素不糊”,就是婺源的菜系是以“蒸菜”和“糊菜”为主的,都也喜欢重油、重色。“饭桶”饭就是蒸菜的一种,饭桶婺源人叫“饭甑”,饭甑就是专门用于蒸米饭的一种工具,用饭甑蒸出来的饭婺源人就叫“饭甑饭”了。
饭甑饭的做饭也十分简单,婺源乡下人喜欢吃捞饭(将生米放在大锅中煮成半熟后捞出,留一小部分的米放锅中煮稀饭,大部分捞出放入饭甑蒸),蒸熟后的饭吃起来特别香,比去电饭煲里的饭香多了。每逢节日,饭甑在蒸饭时还会放上菜一起蒸,然后把蒸熟的菜放油、放盐,用碗把饭和菜打好,放在八仙桌上祭祖,祭祖完后才可以自己吃。现在婺源为了旅游的发展,已经改良了婺源饭桶大文化,把原来的饭桶大文化改成了饭桶小文化。婺源的饭桶改小后为婺源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也为来婺源的客人品尝婺源的“饭桶”带来了方便。
来婺源一定要品尝婺源的“饭桶饭”,和婺源的人民一起感受婺源饮食文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