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淡语话朱熹(一)

2010-11-9 15:42
原作者: 方跃明 来自: 本站原创 收藏 邀请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徽州婺源松岩里(今江西省婺源县紫阳镇)人。出生于南剑州(今福建省南平一带)尤溪县城北的郑氏馆舍,小名称为沋郎(尤 ...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徽州婺源松岩里(今江西省婺源县紫阳镇)人。出生于南剑州(今福建省南平一带)尤溪县城北的郑氏馆舍,小名称为沋郎(尤溪古称沋溪),小字延季,以排行又叫五二郎。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家,被后世尊为“朱子”,谥号“文公”,世称“朱文公”。而作为朱熹祖籍地的徽州婺源,也因此而荣耀,被后来的南宋皇帝度宗赵禥赐封为“文公阙里”,世人都称“东南邹鲁”。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他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了以“存天理,灭人欲”为主要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然而,朱熹虽然认为“天理为义,人欲为利”,但并不一概反对功利,他的基本态度与孔子一样,是重义轻利,以公利至上。希望人们要“见利思义”,甚至“舍身取义”。并且发挥了孟子的思想,把“明人伦”称作“明义理以修其身”继而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他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欲望,反对佛教那种笼统地无限制地倡导无欲的思想,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更反对挥霍无度,穷奢极欲。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佛教、黄老之术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最后成就于儒学。他不信鬼神,不相信世间万物是由鬼神主宰的,更不相信冥冥之中是有定数的,他认为凡事在人为,没有人不可以做到的事情。这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是十分难得的。他的诗词文学作品也是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他的学说,不仅成为中国的国学,而且从十四世纪开始,就已经相继流传于日本、朝鲜等东南亚诸国。朝鲜李氏王朝非常推崇朱子学说,而日本从德川幕府时代起,就以朱熹的学说为官学了。他的学说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影响很大,以至后来的康熙皇帝都称朱熹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朱熹的一生极其坎坷多舛,少年丧父,中年丧妻,妻亡不过几日,他的幼女又不幸患病夭折,到了晚年他的长子又不幸先他离去。一生穷困,食菜根糙米穿粗衣土布度日,饱受人生之痛苦,生活之艰难。朱熹的父亲朱松,进士出身,在政和8年(1118年)任福建政和县尉时变卖了祖业田产,把全家迁到了福建,1130年,因避战乱,又将家迁到了福建尤溪。朱熹就是在这年出生在福建尤溪的。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于建阳,此时的朱熹才14岁。父逝后,随母又移居于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靠父亲生前好友的救济和母亲给街中绣坊做刺绣聊糊口度日,兄妹二人合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拮据,家境清贫。从小饱受人间苦难的朱熹,遵父遗命,拜刘勉之、胡宪、刘子翚等先贤为师,发奋读书,勤于思考,受诸老师为人正直坦荡、博学多才、忠贞爱国等思想的影响,养成了刚正不阿、淡泊虚怀、忠诚耿直和勤奋好学的性格。绍兴十八年(1148年),19岁的朱熹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三年后被派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从此开始跌宕多舛的仕途生涯。
 

打赏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作者

粉丝0 阅读561 回复0
上一篇:
浓情淡语话朱熹(二)发布时间:2010-11-11
下一篇:
婺源红叶以接待20W游客发布时间:2010-11-08
推荐资讯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Get更多资讯

Powered by 最美乡村! © 婺源旅游 | ( 赣ICP备19013634号 )|网站地图| 赣公网安备 36113002000140号i> | 👀 | 👦 | 📄

GMT+8, 2025-2-5 22:13 , Processed in 0.037448 second(s), 3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