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徽州婺源松岩里(今江西省婺源县紫阳镇)人。出生于南剑州(今福建省南平一带)尤溪县城北的郑氏馆舍,小名称为沋郎(尤 ...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徽州婺源松岩里(今江西省婺源县紫阳镇)人。出生于南剑州(今福建省南平一带)尤溪县城北的郑氏馆舍,小名称为沋郎(尤溪古称沋溪),小字延季,以排行又叫五二郎。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家,被后世尊为“朱子”,谥号“文公”,世称“朱文公”。而作为朱熹祖籍地的徽州婺源,也因此而荣耀,被后来的南宋皇帝度宗赵禥赐封为“文公阙里”,世人都称“东南邹鲁”。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他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了以“存天理,灭人欲”为主要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然而,朱熹虽然认为“天理为义,人欲为利”,但并不一概反对功利,他的基本态度与孔子一样,是重义轻利,以公利至上。希望人们要“见利思义”,甚至“舍身取义”。并且发挥了孟子的思想,把“明人伦”称作“明义理以修其身”继而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他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欲望,反对佛教那种笼统地无限制地倡导无欲的思想,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更反对挥霍无度,穷奢极欲。
|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作者
2017-07-04
2019-02-09
2017-12-22
2017-06-25
2017-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