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td] 浙源凤凰山
詹德兴2011-1-16
浙源境内,大山绵绵,群峰起伏。顺着十堡古驿道往下,有一座凤凰山,而凤凰山上这段古驿道,称之为凤凰岭。
此山为什么叫做凤凰山呢?也许跟民间美丽的传说有关;可是细看,原来数座山峰的龙脉往下,竟在凤凰岭合拢,那数垄山脉,活像凤凰的尾巴;该山合拢后成尖形伸向大河,恰是凤凰的头。这么一只巨大的凤凰横卧这里也不知道多少年了,留下了无数美丽的传说。
据《詹氏宗谱》记载,在南北朝时的陈朝,东阳郡赞治大夫詹初,字元载,慕黄石公,号黄隐,后人称黄隐公。陈亡不仕,回歙县篁墩家中了。因为歙县篁墩聚集了很多从北方来的官宦世家,詹初感觉到目标太大,不够安全,要知道那是在隋唐相争时,隋朝的暴政引起全国各地战火纷飞。于是决定举家迁徙。黄隐公在动身前曾经问卜,卜曰:遇凤凰可安身,遇卧龙可安家。据说到凰腾时,因凤凰已腾飞,亦无龙可依而放弃。而到凤凰山时,居然看到这么大的凤凰卧在这里!(凤凰头伸向河,乃凤凰饮水之形,绝不会飞走,永保一方福地)而且询问之下,这山就叫凤凰山,下了凤凰岭,居然有个地方叫龙川!太巧合了,黄隐公欣喜异常,就此定居龙川(今庐坑村)。
无独有偶,据《査氏宗谱》记载,北宋太常寺太祝査元修(婺源县城査公山南唐宣歙观察使査文徵之子,家休宁)也举家迁徙,而问卜也是“遇凤而安”!于是定居在凤凰山下,称为査村(今浙源中学所在地)。由于詹、査世代修好,于是有了詹、査本是亲兄弟,一起逃难浙源,遇凤凰山而止,头戴毡帽者是哥哥,姓詹;头戴扎扎帽者是弟弟,姓査的传说。
詹、査两姓经过一千多年的繁衍,占浙源人口的百分之八十,由浙源外迁的詹、査两姓后人何止千万。而凤凰山在詹、査两姓的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凤凰山上的凤凰亭已经倒塌,凤凰岭古驿道的青石板也老早不知所踪,如有可能,詹査两姓的后人应该合力将之修葺完好,以纪念当年两位祖先的“遇凤而安”。而凤凰山幽雅的风景也是旅游开发的好去处。
[/td][/t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