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天的开始,早上还在下雨,起床没事就给朋友们打电话,叫他们起床尿尿。 早餐后我们踏上返回的路程,想想要座十多个小时的车程心里就感到恐怖。上车后有人建议去瑞金沙洲坝看看,一时得到全车人的响应。经过近 ...
又是一天的开始,早上还在下雨,起床没事就给朋友们打电话,叫他们起床“尿尿”。
这栋房子原是苏区时期破产地主杨衍兰的私祠,称为元太屋,建于1876年,是典型的客家民居。1933年4月,中央执行委员会从叶坪迁驻这里。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于“一苏大会”,是全苏大会闭幕后的最高权力机关,不仅要负责法律的制订和颁发,还要监督各项法律的实施执行。毛泽东任执委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成立后的三年时间里,共颁发了《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条例》、《征税条例》等上百个法律条例。1931年颁发《处理反革命案件和建立司法机关的暂行程序》;1933年颁发的《关于镇压内部反革命问题》训令;1933年发布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1934 年颁发的《惩治反革命条例》等,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设和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里居住和办公的有毛泽东、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等领导人,除毛泽东之外,其他三位与林伯渠、董必武被人们尊称为“苏区五老”。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经常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生活和生产, “红井”就是他当年带领干部群众一起开挖的,他还经常作调查研究,先后写下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怎样分析农村阶级》、《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光辉著作,并作了长冈乡和才溪乡调查。1934年7月,中央执行委员会离开沙洲坝迁往云石山。该旧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说沙洲坝原来是个干旱的地方,不但无水灌田,就连饮用水都很困难。那时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沙洲坝,沙洲坝,没有水来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雨过天晴,河床干枯,露出一片片白白的泥沙,沙洲坝人们就生活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这之前也有人想过挖井,可是他们一来穷,没人敢牵这个头;二来迷信,听信风水先生说沙洲坝是条旱龙,动不得龙脉,如果挖了井,十邻八乡都要遭殃,所以没人敢冒犯。于是祖祖辈辈喝水、洗衣、喂牲口,都用同一口池塘里的水。由于水源污染,经常会发生呕吐、腹泻事件,有几个孩子就是因为喝了脏塘水得病而丧失了幼小的生命,水的问题严重影响沙洲坝人民的生活。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来沙洲坝以后,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在元太屋办公和居住,他发现这里的群众喝的是池塘里的脏塘水,便把解决群众饮水难的问题挂在心上,只要一有空,他就同警卫员小吴商量着如何为群众挖井的事。9 月的一天早上,毛主席带着小吴拿着锄头、铁锹来到池塘边找水源,被一早起来的老表看见了,于是毛主席领头挖井的事,立即传遍了沙洲坝。只一会儿功夫,一大伙群众来到了挖井现场,他们以疑虑的目光投向毛主席,此时,主席看出了挂在老表脸上复杂的表情,便对大伙说:“这几天工作忙,没功夫同大家商量挖井的事,今天才有点空,我就先找个有水源的地点定个位置,破个土。我知道你们迷信风水,怕得罪旱龙爷坏了屋场害了人,可我不怕,如果旱龙爷真要怪罪下来,让他来找我好了!”一席话打消了村民的疑虑,并在主席的带领下开挖水井,没几天功夫,一口直径85厘米,深约5米的水井挖好了。为了使井水更清澈,毛主席又亲自下井底铺沙石、垫木炭。毛主席用实际行动,为机关干部和沙洲坝群众树立了榜样,中央各机关掀起了开挖水井的热潮。从此,沙洲坝人民结束了饮用脏塘水的历史,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
1950年,沙洲坝人民为了迎接毛主席派来的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将主席带领军民开挖的这口水井进行了全面整修,并把这口井取名为“红井”,同时在井旁立了一块碑,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赤金大字,以此表达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敬和思念。
|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作者
2017-07-04
2017-01-10
2017-06-25
2019-02-09
2017-12-22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