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口古村由宋朝朝议大夫(五品)俞杲始建于大观年间(1107—1118),汪口古代是从徽州府城——歙县经陆路至江西饶州,九江及荆楚之地的必经之地,是与歙县渔梁码头并列的徽州两大水埠码头,是徽商走出大山的两大出口 ...
汪口古村由宋朝朝议大夫(五品)俞杲始建于大观年间(1107—1118),汪口古代是从徽州府城——歙县经陆路至江西饶州,九江及荆楚之地的必经之地,是与歙县渔梁码头并列的徽州两大水埠码头,是徽商走出大山的两大出口。明清两代,商贾云集,素有“草鞋码头”之称。俞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年间,从外面看,全木结构的门楼己颇显陈旧,山门形制是宫廷建筑专享而民间宗祠极少采用的“五凤门楼”,据说,是因为村人俞心远曾经做过清帝的老师而得到的特许,属于北方建筑的“五凤门楼”翼角张扬,若大鹏欲飞,搭配本地姿态优雅的马头墙,相映成趣,可称建筑艺术的绝品,宗祠大门紧闭只有遇到阖族大事时方可开启,大门两侧镶嵌两面巨大的木鼓,称为“避面”,由天然原木树墩制成,保存上好的古木门槛可齐腰,据说宗祠门槛尚有高至前胸者,礼制建筑形式高于功用的特点可见一斑。祠内凡木质构件均巧琢雕饰,有各种形体和图案一百多组,“生聚教训”匾额下面的主梁,正中木雕《双凤朝阳》,《双凤朝阳》下方是《八仙图》,两侧为《三英战吕布》,匾额上方和两侧游廊上木雕花鸟鱼虫,亭台楼阁等,花纹均完好无损,这些木雕,工艺精细,栩栩如生,采用当地特有的立体雕手艺,一层比一层深,最多的景深多达七层,精美绝伦,被古建筑专家誉名为“建筑艺术宝库”,“江南第一木雕”。堂前主梁是一棵罕见的巨大白果木(银杏),下有雕花,还是上了梁以后,人在下面仰着头雕成的,据说为国内仅见,整个祠堂安静清洁,由樟木构建而成,因建设者对宗祠所处地理位置,建筑结构的精心设计,在宗祠空间形成了特殊的旋转气流,加上樟木的特殊气息,使得祠中不积灰尘,不生蜘蛛网。另外景点还有一经堂、懋德堂、大土第、养源书屋、生训堂、守训堂、政德堂、慎知堂、存舆斋书院、俞运行宅. |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作者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