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故事(二)

[复制链接]
江南怪人 发表于 2011-3-20 16: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灵山故事(二)
“春来伴友访名山,古径幽深客意欢。野鸟清泉声悦悦,红梅绿竹状团团。衩裙凌袂如仙子,老汉跻身似碾盘。寺外垂杨含笑立,顽童逐闹要登攀。”这是我辛卯年仲春登上灵山时的即兴吟哦。灵山我已去过一次了,今年再登,便是第二次了。每到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灵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是那么的有灵气;都会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如果现在有人提出重上灵山,我还是会举双手赞成并乐意陪伴同行的。因为,灵山,在我的心中,隐隐约约已经成为了一座圣山。
记得第一次上灵山,是在己丑年的冬月。我和朱德馨老师在三谷、刀锋、梦醒清秋三位朋友的陪伴下,一起拜谒了灵山。我们是从江湾镇中平村出发,沿着古徽饶驿道上山的。我们登上了古代进出婺源的著名“五岭”之一的“芙蓉岭”,然后沿着古驿道右边、当年何令公开辟出来的山道,一路攀登,到达碧云寺的。这次上山,主要是陪同学及同学的同事,来灵山旅游。我们从大畈方向上山,山路相比芙蓉岭要难走的多,几乎都是羊肠小道或者说是“竹鸡路”,有些路段,其实就是在下雨天被雨水所冲刷出来的一条水沟。崎岖不平,坑坑洼洼,所付出的辛苦和汗水自然比那边就更多了。
一路上行云浓雾,时而聚集成团,时而飘散四逸,虽然辛苦,风景却是让人心旷神怡的。行走在铺满松针竹叶的小道上,呼吸着带有甜味的新鲜空气,流连在迷漫的云海和葱郁的苍松翠竹之间,真有点飘飘似仙的感觉。而山上的莲花池、九龙戏珠、怡乐亭、摩崖石刻和仙桥头、望家墩等前文没有介绍的自然、人文景观,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大饱眼福。
首先我们到达灵山的土地庙,这里供奉着灵山的土地神,一年四季是香火不断。我们到达时,就刚刚有几个善男信女烧过香。继续往前,就看到两个巨大的摩崖石刻“寿”字和“佛”字,还有一些蝇头篆刻,相传都是何令通在参悟佛理是有所悟而题刻的。笔法圆润,字迹清晰。再继续前行,就到了后山大殿——地藏殿了。这里主要供奉地藏菩萨,同时,住持和香客用斋的地方也在这里。我们到的时候,正是这里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寺外的平地上、山林里,红梅怒放,翠柳低垂,鲜艳的红山茶和茂密的苍松翠竹交相呼应。洁白的圣子树花和黄嫩耀眼的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其间,十分灿烂。再向碧云寺方向行走大约三百米,就是“仙桥头”。相传古时灵山、石耳山寺院主持曾屡求上苍,欲建灵耳仙桥,以求更大的发展。说来也怪,但见仙桥头与日俱长,沿途无数“羊群”在“牧羊人”的驱赶下逆流而上,忽一日,仙桥头不再见长,而“羊群”也变成了不计其数的石头,灵耳仙桥自然是建不成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就不得而知了!如今,这里只留下许许多多如羊形状的石头,或立、或卧、或行走,很是壮观、震撼。
离开仙桥头,前面就是海涵墓。说到海涵墓,就有必要介绍一下佛教里的临济宗。临济宗为我国佛教的两大宗派之一的最大教派,主要分布在普陀、五台、九华、峨眉四大名山,支脉遍及全国各地。据考证,海涵法师来自佛家名山——九华山,在碧云寺传播临济宗佛法数十年,直至终老病逝。在此期间,自创博山派,广收门徒,进一步弘扬佛法,为碧云寺的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如今的海涵幕保存完好,墓碑上的“天运戊子岁”( 1948年)字样依稀可辨。据墓碑刻文,“寂传”、“ 寂度”“ 照高”为临济宗传人,其他三十三人为博山派弟子。
拜谒完海涵墓,我们看到了怡乐亭。一座跨路而建的竹亭,从亭尖到梁柱,从桌凳到靠座,全用清一色的毛竹穿制而成。在亭内,可以喝茶聊天、观书下棋,在亭外则能府视群山之葱郁、村落之炊烟,以至天边山巅之云天一色;也能观赏那摇曳多姿的竹海、挺拔嶙峋的山峰,让人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怡然超脱的感觉。据说,何令公当年经常陪客人在这里品茗谈经、参悟佛道,抑或独自一人在此读书作诗。亭上有一对联,很不一般:“登灵山,拜宝寺,祈求仙护佛佑;傍竹亭,观美景,自然心旷神怡。”
穿过怡乐亭,便是碧云寺,参观完碧云寺,路过半月岩、五谷树,“莲花池”就在我们的前面了。天生自然的石“莲花池”景点,需借一高处俯视,才能觉得其十分自然、逼真。大小不一的十余片石莲瓣,团团环抱,围成了一水池样,尤其靠路边的一侧竟然镶嵌着一大二小三对小巧玲珑的“教杯石”,更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据说这是当年观音菩萨降临灵山的地方。当年观音菩萨来灵山为何令通点化成仙,离开的时候,原来停放她莲花台的地方,就生长出这片莲花池了。这真是上天赋予恩赐给灵山佛地的上乘礼物啊,整个景物是妙不可言,贵不可言。还有莲花池旁边的那副“对掌石”和“莲花石”,也是千姿百态,各具风韵,让人流连忘返,难以释怀。
而“九龙戏珠”的故事,听起来也是让人唏嘘不止的。据说何令公曾留下遗言:灵山有一个风水极好的墓穴,但只能供行善积德、宅心仁厚的人家安葬,其后裔是必定要大发的。那么这个地方在哪里呢?很多人都为了这个地方踏遍灵山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后来,这个地方还真被人找到了!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九龙戏珠”。历来碧云寺凡举行重大法事,都要到此处取“龙水”的。“九龙”就是九个山头上的流水,到这里同聚一涧;“珠”即是涧口正对着得那个小山包。由灵山九个山头汇聚而成的涧水潺潺而泻,流光飞溅,水气腾腾,远远看去,本来就像一条飞舞升空的巨龙。而山涧之下,涧水汇聚之地,草木葱茏,野芳幽香。旁边有一古墓,石狮、石马等雕塑残骸遍地都是,可见当年也是显赫异常的。民间传说此地有个龙形风水宝地,蕴藏着九条龙的灵气,不管哪一个人选中这个宝地,后人就会大发,至少有九个人要当上朝廷的重臣。后来,果然有一大户人家,请风水先生选中了这个墓地,可是由于东家太小气,得罪了风水先生,而这个风水先生也是个小鸡肚肠的任务,暗施手脚,致使墓地中的九条龙中有八条致死,一条致残。而这墓地主人的后裔也果然应验,出了一位威名显赫、身体带残的朝庭重臣。
灵山上还有许多寺庙的对联,据说大部分也是从古时沿用至今的,读之,甚觉笔法工整、语句凝练,而且寓意深远,确有“振聋发聩”之效。特撷来几幅,“奇文共欣赏”之:“历代天宫灵山乘鹤;千年仙佛宝地登基。”“若不回头谁向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天须我大慈大悲。”“有意朝真何须直到南海;诚心礼佛此处便是香山。”“宇宙茫茫真世界;玉京朗朗锦乾坤。”“级级上,碧云在顶峰,举手羁星月;步步高,仙佛居云山,信足踹朝霞。”“积善尊良,胜似求神拜佛;造孽作恶,何须拜佛求神。”“六龙整驮天行健,万象含辉地势坤。”“春风得意勿忘多积功德;人生坎坷牢记以善为本。”“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辛卯年仲春书于徽州婺源·静逸书斋

精彩评论3

 楼主| 江南怪人 发表于 2011-3-20 16: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 发表于 2011-4-5 19: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建议七怪大侠图文并茂

田野 发表于 2011-4-6 14: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侠的故事真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2

帖子7

发布主题
东方财富机构监控和散户监控指标
流水线图形量化交易系统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Get更多资讯

Powered by 最美乡村! © 婺源旅游 | ( 赣ICP备19013634号 )|网站地图| 赣公网安备 36113002000140号i> | 👀 | 👦 | 📄

GMT+8, 2025-4-25 04:54 , Processed in 0.041028 second(s), 32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