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发表于 2011-12-26 13:30:44

让生态农业“休闲”起来

data/attachment/forum/2011/12/26/2011112617231130817.jpg
    9月5日至12日,笔者随贵州省科协组织的赴台“生态农业、茶产业及茶文化发展现状”考察团前往台湾,重点考察台湾的休闲农业。在台期间,考察团分别参访了龙潭乡农会、名间乡农会和台东东游季,参观了台南兰花生技园、东势林场、阿里山茶园和坪林茶叶博物馆。
          考察发现,台湾休闲农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服务意识和营销意识浓。二是发展理念新。倡导“拥有不如享有”的消费理念。三是行政色彩浓。休闲农业在台湾发展较快,得益于台湾当局的重视、支持与辅导。四是智力支持大。通过研究者的引领,经营者、管理者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将理论转换为生产力,实现农业的精耕和休闲农业的永续发展。五是民间组织发育较为成熟。从台湾发展经验来看,在休闲农业发展的初期,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促进和引导,但是政府不能包办一切,最终产业的进步要靠行业组织和良好的服务体系作为保障。六是文化开发有特色。台湾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充分利用当地文史资源,民俗艺术,如草织、藤编、雕刻、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和古迹史话、传说,将过去和现实结合在一起,提升休闲农业的品位,使整个产业的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产品也出现了多元化,避免了产品在低层次上的雷同。七是规划合理,注重合作。台湾在规划休闲农业时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差异化”与“联合同盟”道路。八是注重网络营销。九是产业链拉得长。
          此次赴台考察,感受颇多。现结合凤冈情况,将几点启示概括如下:
        一、凤冈已具备发展休闲农业的基础
          首先,凤冈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有奇洞、有密林、有秀水、有雄山、有古寺,更有百里荷廊,万亩茶海,可以说,凤冈处处有风景。二是凤冈的气候条件好,四季分明,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三是凤冈名优特产多,诸如凤冈锌硒茶、有机大米、有机皮蛋、手编藤椅、龙纹奇石等,都为发展休闲农业助力。四是交通较为发达。326国道横穿县境,杭瑞高速即将通车,黔北高速即将动工,铁路建设已纳入议事日程,县内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沙石路的目标已全面实现,河闪渡码头已经形成,距离新舟机场已不过90公里远,一个立体的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使人们来凤休闲十分方便。
        二、发展休闲农业是凤冈实现农业战略转型的客观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的生产受到冲击,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发展遇到了瓶颈,“三农”问题凸显,农村产业结构要调整、农民收入要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要转移等都需要寻找新的出路,发展休闲农业称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凤冈农业战略转型的选择。另外,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法定假日的延长,假日旅游消费经济逐渐发展。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和扩张,绿地减少,环境污染加重,生活节奏紧张的城市人内心渴望回归大自然,因此休闲农业无疑会成为城里人假日旅游的一个新去处。
        三、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力度,是发展休闲农业的根本保障
          发展休闲农业既符合经营农产的根本利益,顺应城市居民休闲旅游需求的形势,又符合农业转型的基本方针。在台湾,经核准的休闲农场,当局会拨出专项经费给予支持,经费一般用于:修建从主路到农场的支路,水利工程,教育农园的补助,组织、宣传等费用。因此,凤冈也可以组织农业、旅游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适宜凤冈发展的具体扶持政策,并落实到位。
          应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统筹规划,并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如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给予信贷贴息等,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要设立监督执行机构,监督休闲农业的经营质量,通过制定严格的政策来规范监督休闲农业运营、顾客服务、设备、安全与卫生等方面的行为,只有这样休闲农业才能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科学的政策和强有力的监督,可以避免造成在城市周边重复建设的混乱局面,甚至出现有些建设单位以发展休闲农业为名占用农业用地搞建设的严重后果。
          要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使产业的发展获得持续的内在动力。在发展类型、运行机制、组织形式和投资渠道等方面,要多元化。政府一方面不能越位,另一方面不能缺位。应该集中精力在资源普查、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做基础性、促进性的工作,而把其他工作交由民间组织如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己完成。
        四、结合旅游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是发展休闲农业的长远之计
          凤冈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目前已开发建设的田坝国家AAA级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万佛山省级森林公园,还有太极洞、中华山、玛瑙山以及百里荷廊等优越的自然资源、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综合农业开发的良好基础,极大地丰富了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休闲农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共同产物,因此凤冈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以凤冈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而旅游业的发展,又离不开高水准的宣传推介,离不开和各旅行社建立战略联盟,总之一句话,就是要有游客来,要有自费的游客来,才能将旅游业发展壮大,才能将休闲农业发展起来。
          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还离不开政府的统一规划,规划要注重与市场的联系,考虑项目所在区域的交通区位,及其周围的休闲项目和名胜古迹等风景区的关系。应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力求与周围其他休闲项目相互协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比如:在龙泉,可建立“城郊型休闲度假村”;在田坝,可建立“休闲茶园”和“民俗农庄”;在万佛山森林公园,可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等。要由点成线、成片,为城市旅游者提供一日、两日至多日的旅游产品组合,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五、乡土文化、民间手工艺品、体验型产品是休闲农业的基本要素
          一是要引入文化创意,开发农业创意产业。旅游既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活动,又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活动。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中的“质”,要想使旅游区对游客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必须重视对农村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用一定的文化差异来满足游客高层次的旅游需求。经营者要深入挖掘农业产业文化和乡土原生文化,深层次、多方位开发设计适销对路、具有乡村特色的产品,以做到“人无我有”或“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我们在台湾看到,农产品经过文化创意产业的介入开发,其品味和价格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成为当地颇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
          二是促进传统民间手工艺在乡村的复兴和活化。一些手工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将这些手工艺引入民俗旅游村,既促进了民间手工艺等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发展,又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还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游客参与的体验型项目。
          三是开发体验型产品。体验型产品具有放松、怀旧、传统、低技术和无竞争的特点,主要活动包括散步与漫游、野营、钓鱼、观光、划船。因此,经营者要为游客提供生产性知识讲解。使游客在参与干农家活的同时学习乡村知识,丰富体验经历,满足游客的求知心理;要拓宽思路,在自助烧烤、垂钓、采摘、打猎等的基础上丰富体验型餐饮的种类;要在体验型产品中注重文化含量。体验性产品和文化性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交叉的,即文化体验型产品。它是指游客亲自从事各种农事活动,或深入农村家庭体验家庭生活文化,或亲自参加某种手工艺品制作,或参加各种民俗风情文化活动。这种模式可以使游客和当地居民之间产生一种深厚的感情,及至交友,从而提高游客的重游率。
        六、茶产业可以成为休闲农业的一块试验田
          经过近年来的倾力打造,茶叶产业已成为凤冈的支柱型产业,其基地建设、加工能力、质量体系、品牌打造等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茶产业在市场营销方面还存在许多空白点,再有品质超群的茶叶如果卖不出去,仍然只能算作是一片树叶子,而如果营销环节出了问题,会给茶企、茶农以毁灭性的打击,甚至还可能会引发群众性矛盾。基于此,为茶产业寻求出路显得尤为迫切。
          通过茶产业发展休闲农业,其好处有:一是茶产业本身在凤冈具有良好的基础,发展起来难度不大;二是茶叶涉及面广,参与者众多;三是凤冈茶产业本身在基地生态、茶叶品质、文化艺术方面就具有一定基础,只要再加一把劲,再努一把力,把每年一次的春茶开采节、中秋品茗活动巩固下来,把规模扩大,规格提高,再学习台湾的做法,每年搞一次大型的擂台赛,比赛内容包括基地管护、清洁化加工、品质保证、企业文化等内容,县政府给予获奖者精神和物质方面鼓励。此举,不但可以激发茶叶企业搞好茶产业的激情和决心,还可以吸引县内外更多消费者到凤冈来旅游,来品茶,来购买茶叶;四是有利于留下茶文化方面的人才。凤冈目前有一部分热爱茶文化的仁人志士,他们为凤冈的茶文化付出很大的心血,并且在全国、全省多次荣获大奖。目前,由于这些人员基本上都是没有固定职业者,经济收入存在不确定因素,也面临着远走高飞的境地。如果能够通过茶叶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凤参观,就可以成立一支专业的表演团队,让游客掏钱来供养这些人才,从而达到不让他们“离家出走”的目的。与此同时,政府也可以在这方面作些考虑,想方设法的培养人才、挽留人才、关心他们的成长,关心他们的生活,让这些人才从内心深处将凤冈当成自己的家。

江南枫叶 发表于 2011-12-26 16:48:06

现在江西农业局主推“休闲农业”这一概念,如何将农业与休闲、旅游结合起来是一个大的课题。

田野 发表于 2012-2-26 22:02:02

官方的想法还是不错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生态农业“休闲”起来